小青·柑

戏是戏,人是人,同人文是同人文。传闻不可信,风月全无凭。故事是假,快乐是真。

【朗读亭小札】


【这是一篇关于朗读亭线下活动的repo】

【存文字版,看到随缘。】

朗读亭南京站在南京图书馆的最后一天,我选了一首木心的作品——《五岛晚邮之十二月廿八晚》。
在这八天里,我一共去了朗读亭四次。而这首诗的特别在于:
①它是这四次朗读所选的文本中,唯一的情诗;
②它是我所朗读的,唯一一首完整的作品;
③它是我最喜欢的一篇;
④它是我唯一没有带进朗读亭读的作品;
⑤它是我最喜欢的一篇,因为我觉得它的感情表达非常纯粹,是静谧之中心声的独白。但,阴差阳错,机缘巧合,这也是唯一读错句子的一篇。

“你要把这篇文章读给谁呢?你读的时候,在想什么呢?”
虽然这两个问题是节目最想知道的,但不是我最想说的,也不是特别好说。以我为例,除了《项脊轩志》是读给别人的,其他三篇,都是读给自己的。
《牧羊人(节选)》是读给深夜失眠时,漫无边际放飞思绪的自己,“感受生命溢过我,如小溪漫过河床”;《目送 五百里(节选)》写的是,“我”在陪年老失智的母亲坐火车时的所见所想,我想送给在长途旅行中百无聊赖的自己,因为文中所说的那些过去和未来,我也曾经想过;今天这篇《五岛晚邮》,第一次听是因为青年演员钱芳,她的声音比我温柔,而且不会出错——我不好意思说那也是给自己的,就是那个说出“喜欢的人”时,有点小羞涩的自己,毕竟一首情诗,说“喜欢的人”才最正常~
我认为我在朗读时,特别是,在亭子这么个小空间里,我是孤独的,接受我这“电磁波”的,只有往日经历所带来的共鸣。
而我享受这种孤独。与这份愉悦比起来,读给谁真的没有重要到,我要把它说出来,真说出口时莫名害羞(emmmm……)

读《项脊轩志》,起源于一份承诺。这也是我学了课文之后,再一次认认真真地理解这篇。
不知何时开始,这篇明代散文被捧得有点高,还歪——歪就歪在,那句“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”——你万不能因为文里提到一个“妻”字,就尬吹深情啊,毕竟提到“妻”也就那么两小段,只是归有光“旧南阁子往事”当中的一小块“拼图”。又读此篇,深情倒不至于那么深情,至多是一个让人觉得温暖的念想,但这念想和妪、先大母、母亲这些人,包括少年时读书佚事,家族兄弟分家一样,都属于往日。
从热闹到冷清,物是人非,其实我理解的是,更多的是对往事的追忆,心有戚戚。
我想,友情点播《项脊轩志》的那一位,想必已经开始有点明白其中的况味,不再是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了吧。如果我说我也有点儿摸着门了,肯定很少有人信,但树犹如此,人亦如是。人生在世,聚散有时,最终还是要一个人走的。
但请您相信,一定有人时时驻足,在逆流中频频回顾。

《朗读者》,目前我唯一一个,不因为喜欢某个人而去参与活动的项目,作为朗读者我还是挺高兴的。

【完】

评论(3)

热度(14)